研究院专稿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日本众议院原议长河野洋平率领的由77人组成的日本企业代表团于2023年7月3日至6日期间访问了中国。7月5日,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在北京长富宫饭店为访华团主要企业代表做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最新动向”的演讲。

陈言在演讲中说,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技术发展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2008年,以技术及资本的引进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期间有著名的宝山钢铁厂技术引进,有数量众多的家电项目的导入。“1976年,上海一年的钢铁生产量仅有376万吨,到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建设钢厂时,人们能够想到的是建设一座生产大致和上海一年钢产量相当的工厂。但现在宝钢集团一年的产量已经超过5000万吨,相当于日本钢产量的一半以上,引进的技术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中国在家电等产业的技术引进也相当成功。

但是在汽车方面,尽管在1984年中国已经和德国大众汽车合作,与钢铁、家电的技术引进时间基本相同,但汽车行业一直没有出现钢铁及家电那样的成功。合资生产汽车一直是中国采用的主要方式。中国与国外汽车厂商签的合作协议大都为30年,用30年时间实现轿车的国产化,这个目前迄今尚未实现。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如果看电动车的话,中国的技术发展很快,很值得注意。

陈言认为,2008年以后中国的技术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期间不仅中国的GDP开始追上了日本,而且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并未降下来。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算,2023年日本GDP为4.23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有了18.10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数量等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继续从日本大批引进技术、资本已经不具有现实意义。不论是美国这些年的与中国脱钩的经济政策,还是日本从去年开始实行的经济安保政策,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技术、资本及市场等的相关机制。

“中国企业依旧需要在技术等方面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我们称之为共创或者协创。日本企业应该是合作的重要对象。”陈言认为,在出行、健康及脱碳方面,中日两国的目标一致,可以进行紧密协创。

日本企业代表在听完演讲后,就中国钢铁业现状、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提问,陈言详细地做了回答。

加入「日系工业精品」,触达最关心你产品的人群

这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推广产品的有效方式。


“日本制造”的光环必须突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官网开辟「日系工业精品」频道,以第三方机构研究文章的形式,介绍日本企业制造、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to B类工业品,突出其竞争优势。


「日系工业精品」将直接触达那些最关心你产品的人群。To B类工业品的客户是专业小众人群,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偏僻窄小。为解决这一痛点,「日系工业精品」和百度、腾讯、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设置关键词,抓取关心相应信息的目标用户,向他们精准投递关于你产品的研究文章。


「日系工业精品」将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在协会媒体上发表介绍日系工业品的文章,让你的客户所在行业内的众多目光聚集在你的产品上。


加入“日系工业精品”,你将收获更多中国客户!

订阅邮件

现在订阅,将免费接收我们的通讯周报。您将获得:

·网站上发表的精彩文章。

·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精简版)。

·研究院活动的通知&邀请函。

您有权随时通知我们不再向您发送通讯周报。

我们将确保合法使用您提交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