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特稿 三菱汽车在2023年10月24日对外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该公司长沙工厂2023年3月已经停产,处理完库存汽车后,在华的现地生产及销售便告终结,今后东南亚将成为三菱汽车主要集中资源的市场。
为退出中国市场,三菱汽车已经做了多年的准备。从日本媒体的报道看,该公司为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及供应商准备了243亿日元的特别损失费,这部分的费用将归入经营赤字中。停产造成的损失、为“撤退”发生的支出等等,三菱汽车在华的最终损失将达到469亿日元,约23亿人民币。不过这点钱,对于50年前就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曾经大卖特卖过帕杰罗等热销车型的三菱汽车来说,在经营层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曾经声名显赫。早在2003年,丰田、本田还在中国建厂,与合资方磨合的时候,三菱汽车的在华销量就已经高达15万辆。后来三菱的主力车型欧蓝德又在中国市场走红,每次车展均能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2018年三菱汽车在华销量达14.4万台,而欧蓝德在总销量上的贡献占比为72.9%。但随后几年和后起之秀丰田、本田比起来,三菱汽车大不如前。

日企研究院的研究员曾经多次去日本采访过三菱汽车,十年前也曾试驾过三菱电动车。问及这款车是否也能像帕杰罗那样用于开拓中国市场,相关人员的回答语焉不详。三菱电动车曾经占据着电动车技术、生产、品牌的最高点,在当时是未来汽车的最具代表性的概念,但这款车只在日本、美国销售,中国市场完全不在开拓范围内。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也确实未见三菱汽车将其电动车拿到中国来打市场。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日渐兴起,急缺相关技术的时候,也很少听闻三菱和中国汽车企业在电动车方面的大力合作。

到了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开始萎缩的时候,三菱汽车已提前做出了撤离决定。2020年,日系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高达23.1%,卖出的几乎每4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日系车,但到了2021年这个占比下降至20.6%,2022年份额跌破20%,仅剩17.8%,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已低至15.5%了。

国内有观点认为,日企在电动车上有技术有经验,但不肯在中国下气力投资及生产,更无开拓市场的动作。至于三菱汽车,在燃油车上的动作也很保守,在中国这些年只有劲炫、奕歌几款车,车型明显偏少。欧蓝德在中国卖得很好,但也是十余年才肯换代。有电动车,但不看好中国市场,一开始时不肯拿到中国来,等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后,拿出的车型已经难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现在遭遇了销售下滑,正好将这两年一直在做的撤离准备拿到明面上来,“顺坡下驴”。

三菱汽车在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宣布与法国雷诺合资成立新的电动车企业“安培”,并出资2亿欧元(约320亿日元)。日产也将向新公司出资6亿欧元(约960亿日元),在欧洲组建三菱汽车、日产及雷诺三者电动车联盟。三菱汽车的燃油车在东南亚卖得不错,今后其燃油车的经营资源将集中在这里。

丰田汽车的执行董事长田准对日本媒体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能在中国获胜,去其他市场也难以成功。”不知三菱汽车今后数年能够交出一张什么样的答卷。

加入「日系工业精品」,触达最关心你产品的人群

这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推广产品的有效方式。


“日本制造”的光环必须突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官网开辟「日系工业精品」频道,以第三方机构研究文章的形式,介绍日本企业制造、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to B类工业品,突出其竞争优势。


「日系工业精品」将直接触达那些最关心你产品的人群。To B类工业品的客户是专业小众人群,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偏僻窄小。为解决这一痛点,「日系工业精品」和百度、腾讯、新浪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技术,设置关键词,抓取关心相应信息的目标用户,向他们精准投递关于你产品的研究文章。


「日系工业精品」将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在协会媒体上发表介绍日系工业品的文章,让你的客户所在行业内的众多目光聚集在你的产品上。


加入“日系工业精品”,你将收获更多中国客户!

订阅邮件

现在订阅,将免费接收我们的通讯周报。您将获得:

·网站上发表的精彩文章。

·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报告(精简版)。

·研究院活动的通知&邀请函。

您有权随时通知我们不再向您发送通讯周报。

我们将确保合法使用您提交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数据。